中企出海后,大部分电商对海外信用卡欺诈、特别是“非本人持卡支付(CNP)”的欺诈隐患毫无防备,导致拒付损失侵占营业收入。

这类欺诈之所以让人摸不清底线,是因为其真正的成本不止于拒付。

数以千计的商家仍在用传统方案对抗各类 CNP 欺诈,即采购基于规则的风控管理系统,这种系统的原理是,通过设置一些规则来决定哪些订单被批准,哪些订单被拒绝。

基于规则的风控管理模型,其主要缺点是,在「突然爆发的欺诈袭击」「商家营收」之间,没有缓冲地带——如果某套规则审核没能发挥作用,那么商家无疑将被击穿风控底线,直面高额拒付损失。

另一方面,如果风控审核规则过于激进,优质订单就会白白流失。

既要提防支付欺诈漏洞,又要避免陷入的营收困境,这种两难境地,足以让“出海”电商夜不能寐。

企业需要关心的是,有多少本应被通过的合法订单,由于支付风控不合理、不合格而最终流失掉了?

无人担责的支付方案

看似便宜却代价高昂

2022 年 3 月,Forrester Research 进行了一项总体经济影响™ (TEI) 研究,根据对客户投资的分析,该机构研究了企业与实行拒付包赔的尽责支付风控伙伴合作,能够实现的投资回报率,且保证通过率的情况。该报告还计算出非尽责风控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成本负担。(获取报告

决策者可能会忽视这些成本,因为他们向基于规则的系统供应商支付的预付费用,从表面上看起来低于有包赔保证的方案。

要注意的一点是,基于规则的支付风控方案不会对拒付、或因错误拒绝造成的严重收入损失,承担分毫财务责任。因此,任何表面上的“成本节省”,都会很快被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抵消,比如:

1

拒付成本 

当内部管理欺诈或使用不担责的供应商时,商家需要为拒付买单。

2

“错误拒绝”造成的收入损失

Experian 发布的 Aite-Novarica1 2022 年研究显示,采用典型的基于规则的解决方案时,被拒绝的线上交易中有 16% 实际上是合法的(因此总共错失了 110 亿美元的收入,高额经济损失)。这些错误的拒绝不仅意味着财务上的损失,还意味着客户不满和更高的“购物车放弃”率。

3

对新的欺诈反应迟钝引发灾难性后果

使用基于规则的风控团队,最终会相互叠加数百条规则,这使得评估绩效变得具有挑战性,并且让流程需要手动进行。

网上购物和欺诈趋势的变化速度,永远比基于规则的死板系统更快,这意味着在团队适应新的欺诈威胁之前,拒付订单(和错误拒绝)可能会迅速积累到可怕的地步。

洞察

一些较有远见的头部电商,

正在转向完全不同的风控模式。

尽责的支付风控技术,

应当对欺诈性拒付承担财务上的责任,

并用合约维系双方同意的最低订单通过率。

对电商来说,他们使用这类风控方案的费用是固定可控的,这就是电商在充斥着各类支付欺诈的市场中运营,所要支付的唯一风控成本,而且它会被有保证的营收增长所抵消。

尽责风控方案模式

财务回报立竿见影

根据 TEI 报告显示,从基于规则的风控模式,转向尽责的风控伙伴关系,平均能给商家带来 594% 的投资回报率,而且这个过程不需要很长时间。

通过拒付包赔和约定了「订单通过率」的SLA(协议约束商定的批准率,如约定“通过 98% 的订单”),可以将拒付责任转移给风控伙伴,这一策略对企业出海后的风控和线上营收,往往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
同时,公司 CFO 可以有相当的决策参考依据,合理预计营收及风控收支,并摆脱突发欺诈事件“击穿”公司风控底线的风险。尽管这种策略通常要求略高的单笔订单审核费,但欺诈管理的最终成本却大大降低。

【延伸阅读】

出海三年,电商独立站仍在“裸泳”……营收暗礁遍布的新市场,宁买量,不设防?

案例 |风控效果不及预期?出海后业务变现,还有这么多“隐形成本”你没看到

案例分享 | 无惧政策滥用困扰,美国大型零售商利用Riskified巧妙应对交易欺诈

拒付包赔:以ROI为导向的创新反欺诈解决方案